10月4日,杨红萍老师在智慧教室一为莳英生就阅读教学展开了精彩的讲述,杨老师以阅读教学的调研过程为线索,将G老师的案例贯穿其中,围绕“读•思•达”主题,介绍了G老师的课程特点、交互式教学与阅读策略等内容。杨红萍老师结合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与生动的教学案例,给莳英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教育课程改革课。
随着课程的开始,我们便跟着杨红萍老师一起走进了G老师的数学课。杨老师指出,G老师的课程特点主要体现在:阅读教材、考题赏析、学生讲解等方面。
G老师安排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并提出阅读要求,有时为了不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G老师甚至会在提出阅读要求后走出教室。杨老师点出,G老师这样的做法,将自主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杨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G老师课堂上的“考题赏析”的两大功能:一是用来复习旧课,二是用来巩固新课。除此之外,G老师的课堂只要有时间,就会安排学生讨论、讲解,给学生充分表达和展示的机会,尊重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
随后杨老师又向我们介绍了交互式教学。顾名思义,“交互”是指两个或更多人之间的思想或情感的相互交流并对彼此产生影响,而交互式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取向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之一。这种教学模式最早由Palincsar (1982)提出,旨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自我监控技能的教学方法,倡导在阅读教学中由学生不时地交换角色,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教互学,友爱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完成阅读任务的有效阅读策略。
交互式教学是一种以支架式教学思想为基础来训练学生阅读策略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有两个特点:着眼于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策略;教学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为背景。从这两个方面看,交互式教学模式有以下的优势:首先该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支配空间,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主动权,有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精神,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该模式让学生真正作为主体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动脑、动手、动眼、动情,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探索新知识,提高能力,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简而言之,该模式下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过程的组织者、辅导者和服务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创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之后,杨老师还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交互式教学的具体程序。教师首先示范自己是如何认真阅读的,如何概括出最重要的信息,推测作者下面将要讨论什么,并告诉学生,当阅读时遇到困惑点,自己是如何将其弄懂的。这样的教学方法为莳英生之后从教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接着,杨红萍老师将阅读策略总结为七点,分别是“读两遍”、“找关键字”、“这是什么问题”、“字缝里能读出什么”、概述、数学语言互译、学生讲解。杨老师提到,前四个策略均为调研过程中采访到的一线老师的解决办法。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启发学生从题干中、从字缝里获取有效信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从而明白出题人的意图。总的来说,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用眼睛去看,还要调动自己的元认知,读出题中的隐含条件,并且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筛选条件。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的过程。此外,杨老师还为我们介绍了她的调研案例——与G老师的谈话。在G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他采取学生自己看题、自己讲题的办法,教学效果明显。杨老师展示的高效率的教学办法,让同学们对阅读策略的重要性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同时也激发了莳英生对课程改革的兴趣。
最后,杨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现场故事与调研的结果分析。现场故事还是以G老师的案例为主,分别介绍了“阅读教学开始的时间”、“我比较懒”、“找优点活动”、“一家人家长会”、“检查教案”、“不同的声音”六个话题下的小故事。G老师“我比较懒”的口头禅背后,是对学生们“放手的爱”。学生在课堂与学校生活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论是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在组织班级活动时,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发挥,个人能力与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一家人家长会”以学生提议组织的形式开展,这场“难住老师”的家长会变成了高三的动员会,不仅让不同成绩层的孩子们对学习饱含热情,更让家长跟孩子们的感情更加深厚。分享完现场故事之后,杨老师对调研结果进行了阐述,她认为,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阅读备课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阅读教学的条件因材施教,也要在教学过程中反思出现的问题。此外,完善的制度文化与教师专业的发展也是教学阅读必不可少的条件。
本堂课在杨老师“有一种爱叫做放手”的教学方法总结下结束,杨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现场故事与丰富的理论知识,让同学们对阅读教学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也启发莳英生对“读•思•达”的主题产生自己的想法。相信经过杨红萍老师既严谨条理、又生动精彩的讲解,莳英生对阅读教学有了更多的兴趣,也相信莳英生能够从杨老师的课堂中获得新的思考。
莳英供稿人:王思扬、王紫燕、吴昭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