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80:是什么带来力量

发布时间:2019-12-24 08:59:13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教育的力量、人生的力量从哪里来?今天的教师阅读课上,周芬芬老师以读书会的形式和大家一起从卢安克的《是什么带来力量》这本书中寻找答案。结合上一节阅读课分享的《厚土》,这两本反映农村教育的“平民”著作,让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到了一种也许并不属于我们大多数人的教育,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真实的世界。汲取教育力量的源头在哪里,周老师的带领下,相信每位同学心里都有了答案。

上课伊始,周芬芬老师总体上对《是什么带来力量》这本书的内容进行了概括,帮助莳英生首先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握卢安克的精神内涵。这本书以最朴素的视角观察着最朴素的教育事实并传递着最朴素的教育思想,在对待农村问题与人生问题时卢安克尝试用实践给出自己的答案,用文字交出自己的答卷。而这正引发了莳英生们的不同层面的思考,因此周老师带领莳英生开展了基于个人充分阅读的、对自己的理解与想法的分享与交流。

在探讨过程中,周老师首先从老师的角度并结合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分享了自己的感悟,“允许学生的事情影响到我们的命运”,让我们对于“与社会共情”和“交托命运”之间的矛盾有了更深刻地思索,引发了学校教育中社会性交往与教育性交往不足的现实环境的反思,而这恰恰体现了社会对于一个心理强壮的老师的需求以及对我们的要求。随后,莳英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依次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尤其在对自由、观察、感受、意识、意志、真实、创造几个主题的激烈讨论中,每位同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实际,分享自己的人生经验,展开了一系列的思考。

讨论接近尾声,周老师对大家的分享做了概括性的总结,在这本书中,我们认识到孩子们认识世界的视角是由感觉开始产生欲望,从而产生了对行动的支配,而与之不同的是成人将感觉与意识断裂来,以意识为起点来支配自己的行动,这就导致每一个成人都曾是孩子,但他们却无法理解孩子。所以作为教育者、引领者的成人首先要重建感觉与意识、精神的联系,并通过艺术的、自然的、真实的教育建立起行动对感觉的影响,以此来实现教育的意义。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对于一个人来说,极其重要。通过认真研读这本书,我们要认真反思当代农村教育,注重农村孩子,留守儿童等的心里感受。

在周芬芬老师对卢安克人生哲学、教育思想的讲述与思考中,莳英生们重新反思当下的教育环境,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乡村儿童真正需要的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探讨教育时为什么要关注感觉?当面对儿童的破坏性行为时我们应如何理解和处置?作为一名老师怎样与学生建立信任?在对儿童创造性的培养中,我们又能发挥怎样的作用?以及最关键的——到底是什么为我们带来力量?卢安克以自身工程专业素养为基础,将技术发展融入进教育,同时结合毕德福精神科学理论——理解接受孩子的现实而非对孩子进行塑造提交了自己的答案。而教育永不停止,我们仍需要在观察中感受,完成自己的答卷。

 

                          

                        

                                                      供稿人:莳英生刘馨楠、王伟琳、陈晓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