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71:怎样培养“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发布时间:2019-09-30 10:16:04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诞生于怎样的土壤?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优秀的?阅读,是教师专业化的根本路径。带着这些有关教育问题的疑惑,李海云老师带领我们三期莳英生导读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一书,开启了我们的教师阅读之旅。

在课堂正式开始讲述之前,李老师首先提出,我们如今正处于由学生向老师转变的关键时期,所以教育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很便捷的途径便是看一些教育类的书籍,寻找新的感悟与启迪。基于此,老师分享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本书。在这本书里,老师主要从两个问题着手,一是什么样的孩子是最聪明的,二是怎样培养“最聪明的孩子”。老师首先提到了书中的一个概念:PISA,即顺利解决问题和自如沟通方面的能力。一般来讲,对于影响PISA的因素的猜想有:种族与家庭收入、公立私立学校、教育经费、移民子女、家庭教育参与及其方式与教师的选拔与培养。通过一系列的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最终得出的结论反而使排在末尾的“教师的选拔与培养”占到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接下来,老师据《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这本书,总结了书中提到的几种最成功的国家的教育模式。首先是作为乌托邦型的典型芬兰。在芬兰,人们完全相信孩子在没有过度干预的情况下也能获得较高层次的逻辑思维能力。由此,芬兰总结出的经验便是,学校中的“野孩子”反而因拥有较多的自由而普遍学习能力更加出众,父母应该对孩子更加信任,选拔更高水平的教师的重要性等等。其次提到的是高压型的韩国,实施“宵禁令”等高压政策,最终亦是吸取经验,认识到了自由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最后提到的是“破茧成蝶”型的波兰,其处于上升期,特别提出了同伴效应与期望带来的巨大作用。

面对上述诸多教育模式,我们应该怎么做呢?首先提出的观点就是要在温和与严苛中寻求平衡。温情而严厉的大人更容易让孩子信服,道格·莱莫夫在他的著作《教无不胜》这样说。同时,书中还提到了标准化考试的价值,这样的考试可以缩小各阶层学生的认知差距,知道自己的问题,从而增加学生的内驱力。之后再次重申了同伴的影响,以及对于教育改革作者的看法。最后提到了阅读对孩子教育的影响,并通过一个叫做“金”的女孩的实例,来论证各个要素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受教育的过程中的影响。

最后,老师结合了自己生活中的实例,从标准化考试、社会对教育的态度、表扬的运用、家庭参与方式等方面,系统地总结了各个要素对于孩子成长过程的影响,引发了我们的思考。

最后老师总结,如果能向书中那些教育强国学习,完全有可能培养出更聪明的孩子。全书叙述生动写实,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参考性。为我们莳英生提供了全球化视野,为我们将来从事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师一定是读书的爱好者。要做未来名师,我们更要一直走在读书的路上。

 

(莳英生肖喆天、李素青、李娅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