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73:铺展星光历史画卷,俯瞰长安盛世风华

发布时间:2019-10-15 10:05:59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历史本身是有趣的。翻一页纸,知三生事,这是我喜欢历史的原因。霍斌老师对历史的态度,不仅触发了大家对历史知识的渴求,也使同学们快速融入到人类文明史的第一堂课,重温隋唐长安城的“那些事儿”。

课程伊始,霍斌老师先为我们介绍了自己总结出的“光明顶”理论,即我们可以看到的历史,好比山顶的光明,只是一小部分,而山下依然有诸多未知。而后霍斌老师指出历史学家的使命应是“通过自己的研究,无限接近历史真实,而不是还原历史”。这些认识都为同学们打开一扇明窗,让我们以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隋唐长安城。

隋唐长安城,不仅是隋唐两朝的都城,也是中国古代都城建制的典范,同时是中国城市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安城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由宇文恺经过周密调查而精心设计,建造成为隋代都城。唐朝建立后仍以此为都城,称长安城,并不断修建和扩充。长安城在平面布局上吸收了北魏洛阳城和东魏北齐邺南城的优点,利用了当地“六坡”地形特点,由外郭城(罗城)、宫城和皇城三部分组成。

长安城的建设可谓超前轶后,通过数据,我们了解到它是当时人类建造的最大都城,也是当时的“世界第一城”,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人口众多。据记载,长安城的人数曾超过百万,可见长安城是一座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的城。这座值得被人类文明史永恒记载的城,以一种充满生机的方式,深刻地映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对这座城的来历产生了极大的好奇。紧接着,霍老师讲述了隋代修新都的五点原因,为我们拨开历史的云雾。

原来,这座旧城自汉兴起已七百八十年,久经战乱,早已破败不堪,不再适合新的大一统王朝的需要;也因它历时久远,城中宫宇朽蠹,供水、排水严重不畅,污水往往聚而不泄,以至生活用水多受污染,水质咸卤,难以饮用。其次,制度狭小也是原因之一,一方面皇宫狭小给皇帝带来了诸多不便,另一方面,办公衙署面积不够且存在宫室与百姓杂居的问题;再有,汉长安城北临渭水,由于渭河不时南北摆动,都城有被水淹的危险;除此之外,在佛教的影响下,曾在旧长安城内灭掉北周皇族的隋文帝为求得内心安定,修建新长安城的愿望愈加强烈。

听了霍老师的讲解,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到隋唐长安城建造的历史背景。之后霍老师关于新都选址以及长安城布局问题的讲解,使同学们更深入地去探秘历史世界的幽径。

谈到选址,霍老师首先为我们介绍了第一个重要因素——乾卦地形。新都选在了汉长安城东南二十里的龙首原南麓,此处为极佳的乾卦地形,寓意甚好。由于附近水资源非常丰富,故得“八水绕长安”之说。选址在此“白龙打败黑龙”的谶纬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隋文帝选择在此黑龙落脚饮水处建城,希望可以压制象征北周的“黑龙”,以保国泰民安。

谈及布局,所谓“定鼎之基永固,无穷之业在斯”,布局关系到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因此,在长安城的布局上也有一些原则与方法。

由于受到当时“法天思想”的影响,长安城的布局与天上星宿也有着奇妙的对应关系,这也是选址在这里的原因之一。隋初宇文恺设计规划大兴城,以皇帝居处的宫城象征天象中天帝所在的北极星;以宫城南侧的皇城,比附天象中环绕北辰的紫微垣;以分布在郭城中以宫城为中心的众坊里与东、西两市,比附环拱北辰的群星。在这样一种布局之下,天子皇家的威严与尊贵无需言说也能感受到了。

除此之外,霍老师还为我们补充讲解了隋大兴城的风水布局,如果从空中俯视,就能看出其地面形状很像《易经》上乾卦的六爻。乾卦属阳,称九,自上而下,横贯西安地面的这六条土岗从北向南,依次称为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卦论认为初九是潜龙勿用;九二高坡是“见龙在田”,能“置宫室,以当帝王之居”,故置宫城;“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三之坡便置百官衙署,以体现文武百官健强不息、忠君勤政的理念。而最尊贵的“九五至尊”,东西对称地建筑了道教的玄都观与佛教的兴善寺,以借用神佛之力镇压帝王之气。

讲完了星宿与风水的布局特点,我们最后从宏观上再看这座长安城。井然有序的布局通过一张张图片直观地映入眼帘,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繁华热闹的东西市让人感觉置身于一千多年前的盛世。我们在丹凤门前感受到皇家威严,在朱雀大街中体会到那份民族自信感,在生活气息浓郁的东西市仿佛看到长安城的老百姓的温情生活。

历史的画卷打开又合上,但长安城的恢宏风貌却定格在每个同学心里。霍斌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和令人信服的史料让多年前的长安城立体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这座值得被人类文明史记载流传下来的长安城以它无与伦比的魅力影响着历代千万中华儿女以及周边国家。它不仅是历史的财富,国家的财富,也是这个世界的一笔宝藏。期待霍斌老师的下次讲解,也期待历史画卷再被打开的时刻……

 

                              (供稿人:莳英生王紫燕,吴昭怡,王思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