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58:融学科风采,展人类文明

发布时间:2018-12-19 11:50:18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时光飞逝,我们迎来了人类文明史的最后一堂课。本节课以“我的学科与人类文明史”为主题,让同学们与“人类文明史”的教师团队,一起走进不同的学科,看看我们的学科如何与人类文明擦出火花。

语文小组首先带领我们走进了盛唐,览盛唐辉煌,品唐诗风味。段光辉同学首先向我们展示了何为“盛唐气象”、何时提出“盛唐气象”。在大家有了大概的了解后,李锈钏同学用盛唐诗人王维的诗引领大家进入盛唐古诗的世界。李锈钏同学为我们讲述了不一样的王维诗句。她剖析了王维为数不多的禅诗,并将盛唐时期禅宗思想对王维禅诗的影响展现在我们眼前。接下来,荣娇同学用诗仙李白的作品让大家对盛唐气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盛唐气象有三:雄浑、浪漫、开明。这三种诗风在李白的作品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盛唐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交往以及诗人李白自身的背景和经历都让李白形成了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风。最后段光辉同学从盛唐追溯到现在,出了人类文化无处不在的结论。走出盛唐,我们又随着英语小组进入了英语的世界。“咖啡”、“沙发”、“可乐”诸如此类词汇的广泛使用能够证明我们的文化被西方入侵了?英语小组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接下来,英语小组的同学从英语在中国传播发展史告诉我们这不是入侵而是交流。从“洋泾浜英语”到中式英语的发展,到“hongbao”、“hukou”这样的中式英语被牛津字典收录都证明了中英文的交流融合。但两种语言在语法、语义等方面依然有很大的差别。英语小组为我们呈现了美妙的语言世界政治、历史小组带我们建立起了古今思想的桥梁。从古代的义利观到当代的义利观,从先人的诚信观到今人的诚信观、从古时的家国情怀到今日的家国情怀都是一脉相承,代代相传。先人的智慧即使到当代,仍然给予我们启发和指导。从盛唐文人到语言融合再到思想桥梁,文科同学们为我们展现了文艺、多样、睿智的境界。三组展示结束后,老师们做出点评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霍斌老师认为盛唐诗风不仅仅是当时环境的影响还与诗人自身经历有关,也与唐代实行科举制背景下文人们将作为进入官场的渠道有关。张焕君老师首先就展示中的一些知识提出自己的见解,老师指明王维的籍贯据历史考证应为山西永济而非山西运城。王宝龙老师就英语组汇报的内容作出扩展,老师指出俄语中的的发音与中文的的发音类似。徐继承老师还指出,“hongbao”这类词的出现其实意义深刻国外吸纳中文词汇是中国文化影响力的延伸,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国力的强盛。地理小组的同学带我们走进了从古至今的人地关系演变。地理小组的同学向我们展示了人地关系演变理论,并以4个时期为例,向我们展示了从古至今人地关系的演变,更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文明发展对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王宝龙老师讲到,古代注重时令,不可违背天时地利,一旦违背,就会遭到惩罚,造成人地矛盾。所说的“天人合一”中“天”也在说明天时地利的重要性。张焕君老师又提到,地理空间对人类的性格也是有影响的,比如大草原上的人们通常心胸开阔,特别热情。不同的观点和角度的阐释都大家豁然开朗。最后谢耀亭老师总结到,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与社会形态有关,还与宗教有关。中国古代靠天吃饭对地十分谦卑,而基督教却是一种主积极的态度。

下半场,理科同学们将给我们展现出不一样的画卷。计算机工具的变化,蕴含着从古到今人们的计算需求一直都在增长。物理和数学小组带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并把各阶段计算机的产生背景及主要特点都做了重要区别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计算机发展各阶段的时代意义。未来的人类也不会停留在二进制的0和1上,计算机的发展永远在追随着时代的发展,见证今后人类历史的发展。如此费脑的计算机过后,我们走入了生物学的世界。小时候的我们常常问爸爸妈妈,我从哪里来?答案一定千奇百怪;等我们都长大了,又会思考一个问题,人是从哪来的?生物小组为我们解了这个疑惑。欧洲思想解放运动的高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相继发生。这三大运动有力地冲击了基督教神学,使“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深入人心;当时的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细胞学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等都为生物进化论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早期的生物进化思想的启发下,达尔文提出了生物进化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即自然选择影响了生物演变的历程。这一伟大理论的提出也对中西方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最后的化学小组有趣了,他们分别从中国古代炼丹与西方炼金两条线走,对比了二者的起源、发展的社会背景、目的、传播人物背景、使用器具及影响。我们了解到,中国古代受道家的影响,驱邪治病,炼丹以求长生不老,在此过程中无意发现了火药;而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西方,他们认为,炼金术是自然科学和医学的基础,而实验才是炼金术的真正出路。其中有牛顿、波义耳等大量科学家涌现,将炼金术发展成了近代科学。霍斌老师说,科学具有阶段性,它不等于真理。在现代人看来丹药无用且给人的身体带来坏处,但在当时这就是“科学”,人们都在追求它,并为它的科学性编造了合理的解释,所以不能对其片面概之。这为化学组的同学做了点睛之评!

第三环节为提问环节。首先段光辉同学提出:科学研究总会上升到宗教层面。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霍斌老师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首先指出砒霜其实就是道家炼丹发现的。同时老师也化学小组在展示中的观点——西方的炼金术是通过中国的丝绸之路传过去的,说法并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证明。中国的炼丹术基本都是在道教手里掌握的,而道教并未去到过西方。我们现在总认为科学就是真理。这就带来一个问题:科学的历史有多久?说的长点是三四百年,而宗教和人类历史是六七千年。我们不能用百年的概念去衡量几千年的概念。也许再过一两千年,那时的人会认为现在的科学其实是不科学的。以炼丹术为例,像秦始皇,汉武帝这样厉害的人物,他们为什么要追求长生不老?因为这就是当时他们所认为的科学。老师还提到前段时间山东出现5米高高粱的例子。当我们把它当成一个笑话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信息其实是有土壤的。宗教和民间信仰是根深蒂固的,这与中国人的思想息息相关。不以是否科学来衡量一切事物科学不等于真理。接着,张焕君老师做了补充。科学与科学主义是有差别的。一旦上升到主义,它就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以炼丹术来说,在秦始皇时期花费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去炼丹。张焕君老师举了“龙虎术”的例子来讲解对于炼丹术的一些研究。霍斌老师也说道道家人的医术是非常高的。对于医学和化学的推动者都是道士。魏晋南北朝的小说中对于吃仙丹就能快速成仙就有体现。谢耀亭老师还说到中国的很多技术,西方是复制不了的。张焕君老师举了越王勾践剑柄上的构造,凉族玉器制造文化的例子。霍斌老师继续说到,一直以来我们忽视一个特殊的群体:巫。他们有自己的一套系统手艺。但由于这类人的消失,他们所掌握的手艺也没有了。因为没有文字记载,无从考证,但可能他们才是中国文化早期的传承。王宝龙老师说到以基督教为例,西方为什么能产生近代科学?这和基督教的神学思想是分不开机械自然观等很多理论都是从基督教来的近代科学的源头是希腊。希腊人曾在科学方面做了很多探索

第二位同学张伶育提出:中国的炼丹和西方的炼金是独立的还是有交集的?谢耀亭老师对于这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火药传到西方,也对西方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张伶育同学继续提到:在我的印象里,中国很多经典的发明在西方发展的更好了。王宝龙老师立即做出回应,纠正了这个观点。老师说我们的先人是非常伟大的。要说这两者的联系,单从个人观点来看,西方的科学来源于古希腊。徐继承老师也笑称这种思想明显带有中国中心主义。举几个例子来看,康德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科学家兼哲学家欧拉一生写了883本书,是一位十分伟大的科学家19世纪,爱因斯坦创造了相对论。所以西方的科学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对于今天同学们的选题,老师提出了特别中肯的意见:大家的选题都局限在了自己的学科,没有真正注意到“人类”同学们完全可以跳出自己的学科。刚才的同学提到了宗教与科学,在我们受到的传统小学、中学教育,牛顿就是物理学家。但其实牛顿还是世界十大数学家之一。19世纪德国的科学家普朗克最擅长的不是物理学,而是音乐。他把热力学第三定律推翻,建立起来了量子力学。以长远的眼光来看,500年后看科学,还是科学么?我们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

程茹院长在课程最后进行了发言。首先程院长对人类文明史课程团队表达了感谢。接着院长回忆了去年的人类文明史集体课并对今年集体课的成功开展表达了肯定。这次学科与历史,由同学们主讲的视角转换是很有意义的。在课堂中还生成了许多有新意创造性的东西。比较缺憾的就是老师们的发挥空间较少以及大家立足于自己学科的东西较多,与学过的内容衔接较少。对于明年的课程,程院长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给“人类文明史”课程团队提出了新的挑战

从学科角度看文明,从文明角度看学科。在这堂课中,我们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一起感受学科与历史交融的魅力。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人类文明中璀璨的明珠;任何一门学科都在人类文明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次学科与历史的碰撞。



(供稿人:莳英生荣娇、张瑞颖、张伶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