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51: 是什么带来力量

发布时间:2018-11-22 14:52:15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181110日,周芬芬老师和莳英生们共同交流探讨了卢安克的《是什么带来力量》。真正的农村教育研究不可能是在办公桌上计划的,而只能是通过自己在农村的生活,通过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学生发生的正如作者自己所说,本书正是对他经历的农村生活以及自己对教育思考的真实记录。

   周芬芬老师通过与莳英生们探讨交流,了解同学们认识基础上为莳英生们从人生哲学、教育哲学、教育的实践方法三个层面解读本书的内涵。从而启发莳英生们思考当代学校教育的现状及其改革发展的方向——注重知识与体验相结合。期望莳英生们在未来的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感受性,真正实施一种能够带来力量的教学

   上课伊始,周芬芬老师通过比较《厚土》与《是什么带来力量》这两本书的异同,强调了二者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农村问题与人生问题:肖亚洲从宏观的层面提出问题期望得到答案,而卢安克则尝试着从实践层面给出自己的答案。从而引发了莳英生们的思考:卢安克是基于什么样的思考得出他的结论?而他的结论究竟是对是错?

   基于这两个问题的引导,周芬芬老师与莳英生展开了探讨与交流。在此过程中,莳英生结合自己的阅读,提到了卢安克的哲学意识行动——感受——思维的三级教育思想。周芬芬老师根据大家的回答,从人生哲学、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方法三个层面,梳理了卢安克的教学思想,并建构起了对于本书的整体认知。

   卢安克奉行的人生哲学是什么?那就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内在和外在相结合的完整的真实的人。也许站在我们的角度,会觉得他的人生信条是无私奉献,十年的义务教育工作,不怕苦不怕累地坚持在农村生活,都表明了他想要活出生命的意义,让自己能把力量带给更多人。但如果站在他自己的角度呢?正如他的教育理念那样,他自己其实是一个最好的案例,无论走到哪里,他都能完整地安放自己,很好地适应环境,并为之带来改变。与其说他的义务支教经历是一场无私奉献,不如说这是他主动选择了人生的结果。

   接着,周芬芬老师带领我们探讨卢安克的教育哲学。莳英生讨论后得出了很多关键词,比如观察、感受、思维、灵心、创造、意识等。这些概念的确在书中经常出现,也被作者定义和诠释过,但都是分立的,片面的,不足以概括他整个教育的哲学。那么,综合起来看,卢安克的教育哲学是否就是让人成为人呢?因为这些关键词,是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必须具有的元素。因此卢安克所希望的教育是一种整合式教育,以做项目为载体,在活动的过程中唤醒孩子们内心的感受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

   通过周芬芬老师对卢安克人生哲学教育哲学与教育思想的讲述,莳英生们积极反思当下农村教育——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能真正带给孩子们力量?卢安克的教育理念又对如今的课改有何启发卢安克希望人们可以过自己的人生,不受外界干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一个真实的人。而要想让人感觉到真正的存在,就需要采取一种整合式的教育来唤醒沉睡的自我。

   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反思我们从小所接受到的满堂灌式的课堂,这样的授课方式真的有效吗?我们上课过程中所听到的知识只是信息罢了,真正的知识需要和自身的体验相关联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内化为行动的力量。

   如今中小学课改正在不断深化,我们希望可以过课改来改变学生机械学习知识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注重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做事情的心态――学生主动关心自己生存环境的现状,并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从而为周围人和自己生存的外部环境作出贡献。正如卢安克在书中所提到的:知识不会改变我们做事的态度。重要的和起作用的是理解,是对这些事实的感受,然后让这些事实来改变我们的心,让我们培养出一种适合做事情的心态,然后再以这种适合的心态来行动。唯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真正能带来力量

                 (供稿人:莳英生段光辉、刘欣彤、张宇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