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43:走进《爱弥儿》,走近教育本真

发布时间:2018-10-28 14:53:2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由卢梭所作的《爱弥儿》,是在启蒙运动背景下探讨独立人格问题的一本专著,在发行之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甚至让歌德发出“这部书是教育的福音”这一感叹!时至今日,卢梭在《爱弥儿》中主张的自然教育观仍在今日闪闪发光。今天张迎春老师带领莳英生一起走进了《爱弥儿》,走近教育本真。

首先,想探究《爱弥儿》,我们就先来认识卢梭。卢梭是法国的思想家,哲学家,作曲家,作家。七岁时把家中书籍遍览无遗,16岁时离家独立生活,他广交来自不同学科的人士,潜心著书,受到批判后开始流亡生活。苦难生活的磨练造就了卢梭,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卢梭酷爱读书,多方涉猎,让我们认识到,今天的教育,应该不再是专才教育独立主导,而应该是博雅教育与专才教育的协调配合——广博的知识,是个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选择基础,是个体发展的前提。我们要广泛读书,学会思考,学会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

一本著作的完成,一定是与当时的社会哲学背景分不开的。18世纪的法国进行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促使人们从对封建神学的崇拜转移到对人本身的关注上来,《爱弥儿》中处处闪烁着人的发现、儿童的发现的思想光芒,这些都与卢梭的启蒙思想分不开。卢梭主张尊重儿童,让儿童自己支配自己,主张儿童按照自然赋予的倾向发展,这就是卢梭自然教育观的基本思想。而如何实现卢梭的教育思想,如何在环境的影响中做到保持儿童本真,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紧接着,张老师发问莳英生卢梭的自然教育观究竟从何而来呢?这就要从他的性善论说起了,究竟人性是善还本恶?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荀子认为人性本恶;孔子觉得性善性恶兼而有之。卢梭主张性善论,他以性善为基础,强调要通过教育来保持人的善性。自然赋予人类自由、平等、博爱的善良本性,在自然的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的共同天职就是取得人品。对于未来奔赴教育一线的莳英生们,就是要懂得从学生的自然状态出发,关注并发展学生的个性,去构建一个和谐的学习环境。

最后,张老师引导大家深入地去了解卢梭的“自然教育观”。首先,教育有三种来源,即自然、人和事物,而后面二者是在遵循前者的基础上实现三者的协调统一。而后,由“归于自然”的理论出发,卢梭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提出了不同的教育。婴儿期我们要看重对其身体的保健和养护,这就启示我们当婴儿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给他们以身体之自由,张老师以代步车为实例,让大家恍然大悟原来我们思想中早已经禁锢着束缚婴儿的罪恶思想,这为大家以后成为一名教育指导者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比如我们该不该束缚儿童“身体天性”的发展?而任由其在婴儿期自由地发展他们的机体觉、平衡觉等;儿童期呢,重点放在发展儿童的外部感觉器官;到了需要工作、教育和学习,就进入了少年期,在这个时期,首当学习有用的知识,张老师在这里提出了一个令莳英生耐人寻味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知识?当下社会中,新的教育理念皆提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难道说知识就是无用的了吗?但其实,每个知识的背后都有其智力价值,学习通达、广博的知识才有可能才有可能成就我们某一专长的领域。故这对于抨击现实中持有沃尔夫形式训练说”流派的人以一定的启迪;最后一个阶段就是青年期,正如马云提倡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爱商”。我们一直在思考什么是教育的目的?早在18世纪,卢梭在《爱弥儿》中就给了我们答案——培养体魄健康、心智发达、情感丰富、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善于劳动、博爱人类的自然人。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现代教育所缺失的正是博爱教育,而借鉴卢梭自然教育观,就可以使教育培养过程“自由化”。

在这堂课中,张老师带领我们走进卢梭的教育思想,颠覆了我们对教育的传统认知,启发我们去思考如何进行自然教育,从爱商、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等方面去寻找答案,努力让学生成为他自己,回归本真。

 

                         (供稿人:莳英生李亚南、张丹凤、贾丽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