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42:传统礼仪与家教门风

发布时间:2018-10-26 09:30:46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我国经历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和繁荣。当进入一个新的历史腾飞时期,我们需要从先人留下的丰厚文化遗产中,继承和发扬中华礼仪优良传统。纵观历史,礼仪对促使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不仅是衡量一个国家及地区兴旺发达和文明进步程度的标志,还能体现一个民族精神面貌,文明水平的高低。在今天的人类文明史的课堂上,张焕君教授带领我们一起体会了传统礼仪与其对当代家教中的影响。

  、传统礼仪智慧

在讲授传统礼仪之前,张教授举例表明如今的历史都具有爱国情感,启示我们要客观、正确地看待历史,要做有主见、有深度的思考。

接下来张焕君教授以中国是礼仪之邦一话展开了他的讲课内容,人生处处无非礼仪,由清明节祭祀皇帝到公祭孔子,再由中国的到各国的各种礼仪,无可厚非是一场视觉以及洗涤心灵的盛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新)民,在止于至善”。在人类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今天,崇尚礼仪不仅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的精神需求,“明礼,明德”也即当代公民道德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人的立身之本。

接着张老师向我们讲述了中国近现代传统文化现状:20世纪的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求变求强的过程中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冲击,丧失了众多优秀传统,以至于在21世纪的当下中国“礼失而求诸野”,在日本韩国婚礼、成人记、会客礼等诸多礼仪中,我们都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子。

诚然,我国现处在一个特殊的转型时期,面临多种价值取向及多元文化的交融、碰撞,其传统道德礼仪规范不免受到干扰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如何看待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呢?“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当代,我们更应该注重人格修养与礼乐教化,这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 一、弘扬“礼仪”精神,二、遵循“礼仪”原则,三、践行“礼仪”规范。

二、家教家风建设

在21世纪的当下中国,该如何更好地看待和继承传统文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该如何做父母呢?张教授给了我们几点意见,“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意在启示父母应该在孩子的少年儿童时期注重习惯养成,这离不开良好的家教门风的影响。那么什么才是良好的家教呢?《颜氏家训》中讲到“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有学艺者,触地为安”,以及《袁氏世范》中提及“人之有子,须使有业”等,这都给人们以启示,曾国藩先生的教子成才之道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读书明理,不求升官发财,书中自有黄金屋,曾先生留给后代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那座收藏了浩如烟海的书的藏书楼;绝不为子女谋求特殊化教育是他一向秉持的原则,在其次子纪鸿赴长沙考试时,曾先生反复叮嘱其要遵谦谨二字,务知自重;“家俭则兴,人勤则俭;能勤能俭,永不贫贱”是曾先生家教的十六字箴言。诚立身,俭养德,曾先生用这些家规约束着自己和子女,让他的后代各个品德高尚,成就辉煌。

这不禁让大家思考,当今的家庭如何才能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呢?我们知道,家规制定容易执行难,礼仪的产生离不开自我约束,人情人性在养护的同时,更要克制。教育子女,就首先要让自己成为有资格的父母,以身为则,并对子女的不当行为加以引导。如果人人都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岂不更和谐?

   在课堂的最后,老师谈到了传统文化对建设文化中国的必要性,试想,没有了传统文化,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从何而来?西方有希腊文化和罗马帝国奠定的文化根基,我们当然不能没有传统文化的支撑。弘扬中国精神,树立中国形象,我们又离不开不断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历史上会有那么多文化自虐现象,传统文化能否激活为现代家庭服务?如果能,又如何善待身边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的灵魂拷问,中国才能真正拥有发展转型的精气神。

习近平总书记纪念孔子诞辰2565年的活动中讲到,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诚然,传统文化对现世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传统礼仪为现世家庭教育提供着基本的指导,守住传统的根,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供稿人:莳英生何福秀、翟峡、秦雅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