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9日早晨,第二届“未来名师班”莳英生在结束开班典礼后,由校长卫建国教授讲述莳英学院学习生涯的第一堂课――经典导读。卫校长以儒家经典《论语》为依托,为莳英生讲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伦理价值”“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优秀内容与时代价值”以及“《论语》伦理学导读”这三大部分内容。
首先,卫校长从对“不以薄厚论经典”的理解作为切入点,阐释了经典的真正内涵。他指出,古今中外许多书籍都是看似不起眼的、单薄的小书,比如仅有五千字的《道德经》,以及密尔的《论自由》等书,但同时,这些书都是各领域的奠基之作,可谓微言大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论语》一书,虽然不到两万字,却影响了中国上千年,其中的许多行为准则都已刻印在中国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因此,对于经典书目,特别是这些“伟大的小书”,我们要认真阅读、细心揣摩。
紧接着,卫校长以十八大以来掀起的传统文化热潮为背景,同莳英生们分享自己的思考。他认为传统文化热潮的灵魂是中国传统哲学,且集中体现在“四书”“五经”与“十三经”之中。而将中国传统哲学再进行浓缩与提炼,其核心就是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伦理价值。他从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念、人文精神、传统美德三个方面具体地阐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与伦理价值的内涵。第一,树立“天人合一”与“以天为则”的价值观念。《易经》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万物的运动刚健强劲,那么君子也应发奋图强、不懈奋斗;大地宽阔广博,那么君子也应为人宽厚、海纳百川;与此同时,应当树立“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靠人自身道德的自觉和自律维护家庭和社会的秩序。《论语•雍也第六》“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与中世纪的西方相比,早在周秦的古人便不是选择去做某一个神的信徒,而是选择相信人的力量,通过修身来提升自己。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应高扬人的尊严与价值,将人本主义精神传承下去。
在“中国优秀传统伦理文化的优秀内容与时代价值”这一部分时,卫校长对“习近平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的解读。
校长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大量引用中国古代的诗词歌赋、名言警句、治国修身格言等,有针对性地阐释自己的治国理政思想,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借助传统文化谈治国理政已经成为习近平讲话的鲜明风格之一。同时,关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内容和优秀价值,习近平有五次比较集中的讲话。卫校长从“中华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中华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文化优秀内容的提炼”“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 四个方面对五次讲话所包含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进行了精炼而又细致的讲解。
而后,卫校长为莳英生详细地讲解了儒家伦理文化的精华内容,分别为“天下、国家、社稷至上与公私之辨”“以民为本、安民富民乐民”“仁爱思想”“德教为先,修身为本”“重视精神气节、精神价值、人格境界和荣辱界分”“‘为政以德’的德政思想”“倡行‘孝悌’之道的家庭伦理精神”七个方面。证明了儒学的痕迹早已无处不在,广泛地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并深深地埋藏在每位中华儿女的基因中。
最后,卫校长回归儒家经典——《论语》,结合前面三大部分内容对莳英生进行了伦理学层面的导读,并具体提出了“仁与礼”“君子与小人”“论士:人格理想”“仁德修养”“以‘道’为目标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德政精神”六大伦理思想。
卫校长讲课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讲述理论贴近现实又严谨透彻,与我们交流观点平实而幽默,只一节课的功夫,同学们便都听得入了迷。同时校长还借助《论语》导读,通过对比文本,鼓励我们学习子贡的敢于批判、勇于质疑,而不要像颜回一样只知一味顺承而缺乏一些“反叛”精神。此外,校长还希望莳英的课堂能向古代书院一般,师生之间有自由的交流和互动,拥有宽松的学术氛围。最后,校长重申,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并不在于每字每句都不可超越,而在于其思想境界的宽阔,并叮嘱我们,阅读经典在当下这样一个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时代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应该多多研读经典,提升和净化思想境界,践行其中的传统价值观和高尚美德,为成为一名优秀、卓越的未来名师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只是莳英第一课,但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莳英课堂的魅力所在。转瞬即逝的课堂时光,让我们看到了校长不一样的一面,校长的学识和积累令我们汗颜,身为莳英生的我们才意识到《论语》只是我们阅读的开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带着校长的期待,我们将“悦读”文化经典,传承华夏精神,努力成为勇于担当的师大莳英人。
(莳英生段光辉、樊洁、李琇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