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36:中学生的人格——独特性的所在

发布时间:2018-07-13 11:04:00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在学习完第十章“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与意志”等内容之后,我们进入了第十一章“中学生的人格”内容的学习。第十一章由谭秀娟老师进行授课,共计五个课时完成。

   本章主要学习人格概述、人格理论、人格影响因素、健全人格的塑造等内容。首先,老师带领我们明确了人格的含义:人格反映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调控系统三个部分。其次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社会性和功能性五个特征。其中,老师还为我们重点讲解了分裂人格、多重人格、多元人格三者的区别,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在解答完同学们的疑惑之后,我们开始学习人格的构成。人格由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调控系统三个部分组成,其中个体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自我调控系统则包括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在个性心理特征这一部分中,在能力方面:老师强调了能力和知识的关系,它们并不等同;同时强调了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的含义和在人的一生中的发展趋势。在气质和性格方面,着重阐释了气质和性格的区别、气质类型、性格结构、气质理论等内容。在讲解气质类型的过程中,谭老师借助《红楼梦》等经典名著,为气质类型寻找匹配人物,加深了同学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在学习完第一《人格概述》内容后,谭老师带领我们走进了第二节《人格理论》的学习当中。人格理论包括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以及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理论。在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中,谭老师首先通过展示一张冰山图为我们形象地解释了潜意识概念,随后又为我们拓展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常用的一些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方法,如催眠、自由联想、释梦等。谭老师讲到,弗洛伊德发展完善了其人格理论,将人格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本我遵循快乐原则,不惜一切满足自己的代价;自我是本我和外界世界的调节者,奉行现实原则;超我是道德的我,遵循道德原则。自我,本我超我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包括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和自我防御机制。人格发展阶段理论由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两性期几个阶段组成,分别对应人类的活动和表现。自我防御机制则包括压抑、合理化、置换、投射、反向作用、认同、固着、退行和升华几种。谭老师通过播放一个小视频,为我们解释并区分了自我防御机制中的类别。在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中,卡特尔认为人格的基本结构就是特质,他和同事根据几十年的时间对不同类别的人进行了测量,确定了16种根源特质。接下来谭老师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埃里克森的自我发展阶段理论,即人生八阶段理论。他认为八个阶段受到了生物因素、自我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共同作用,然后老师让大家思考并讨论人生八阶段理论对自己生活、学习以及今后教育教学的启示。

 最后,谭老师为我们简要介绍了第三节的内容《人格的影响因素和健全人格的塑造》。谭老师讲到,人格的影响因素和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因素是相似的,两者都受到遗传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和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的共同影响。另外,谭老师还为我们补充了早期童年经历和自然物理的因素影响。通过谭老师对于本章知识的授课,我们明确了人格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构成,了解区分了弗洛伊德、卡特尔和埃里克森提出的不同的人格发展理论学会了利用人格的影响因素来塑造健全人格。身为莳英学院的学子,我们都应时刻努力,向未来名师的目标迈进。这门课程我们更应该学以致用不仅健全自身的人格,达到个体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等要素的平衡协调,更应该将理论应用到今后的教学实践生活中,以学生为本、针对学生的人格特点进行教育,鼓励学生在自我反省中成长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莳英生王星、焦圣施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