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由高忠严老师为大家讲解,高老师将这节课内容分为四个模块进行讲解:课程导入、差序格局——中国社会的结构、礼治社会——乡土社会的秩序和乡土中国的当代思考。
在导入环节,高老师先让大家在纸上画出关系远近图,然后每个组派一个学生代表上台交流,每个组的同学都有自己不同的分类标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一起总结规律,最终引出“中国传统社会是‘同心圆’式的差序格局”结论。在这个基础上,高老师又把这个理论抛到更高的层次,如赡养老人、抚养孤儿等问题。
首先,高老师通过“捆柴理论”和“同心圆理论”对比分析西方社会的团体格局和中国社会的差序格局。在西方社会,一个人可以同时隶属几个不同的团体,但团体之间界限分明,团体内个人利益平均。而中国社会结构如,“把石头丢在水上形成的一个同心圆,每个人都是受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所推及的就发生关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所以,相比于西方,中国的关系是模糊不清的,通常习惯用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来相互接触,使这种关系具有伸缩性,并伴有现实和功利因素,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林有远亲”。接着,高老师通过列举“舜弃天子之位与父流亡”和“舜不计前嫌册封弟弟象”两个例子,来说明古代中国人所讲的“五伦”:父子、夫妇、君臣、长幼、朋友,“伦”意为水面上一圈一圈的波纹,也讲差序格局,强调“亲疏有别”,对待不同的人要有不同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天子要忠,对于父母要孝,对于兄弟要悌,对于朋友要友。在差序格局中,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克己,然后争取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境界,最后达到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最高境界。
接着,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一个社会学上很经典的概念,即德国社会学家媵尼斯把社会结构大致分为两大类,一种叫做有机组织,一种叫机械组织。在机械组织的社会中,人们为同一个目的而组成一个团体,而有机组织的社会人们自然而然的因为血缘、亲戚关系而聚集在一起,不带有额外的目的。这个关系一旦形成,其他目的便可以顺着自然地完成,比如农田劳作时邻里相互帮助,宗教祭祀时家人、族人一起参加。在这样的有机组织中,人们要讲究伦常、秩序、面子和规矩,使家族和村落逐渐发展为经济体、政治体、宗教祭祀体等,构成了中国社会的基本面貌。
接下来,高老师讲到了礼治社会及乡土社会的秩序。在费先生那个年代直到现在,中国人一直被批评的一点就是比较自私,“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不太注重自己和社会的分界线。人们把垃圾扫到街上,司机不让在车里扔垃圾却建议大家扔到外面,高老师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例引入,阐述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我们的社会是个差序格局,家可以伸缩,关系网也可以伸缩,在这种状态下,“公”和“私”相对,人就显得自私了。我们都是费先生所说同心圆的中点,若不能做到克己修身,就可能为了个人利益损害集体甚至社会的利益。
我们的传统社会里,注重人情,讲规矩,这些规矩里就包含了许多我们称之为“礼”的东西。高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在这种社会下的礼治法律。从孟子关于舜对待父亲杀人的问题的回答是“舜视弃天下犹弃敝履也。窃负而逃,通海滨而处,终身沂然,乐而忘天下。”中可以看出,正因为我们是社会是差序社会,所以必须讲礼,对父亲的孝要建立在法律公义上。在传统的以家族为核心的礼治社会,遇到纠纷冲突,人们更习惯于求助于德高望重的老人,这种社会讲求教化,而非法律约束,这也更好地解释了古代社会“连坐”这一惩罚。然而社会终究是向前发展的,但把现行的司法制度放入传统社会也会破坏原有的礼治秩序,产生消极的影响。就如道德败坏的人却要受法律保护,所以乡土社会的法治秩序亟待解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尝试的一系列变革,传统社会的礼治与法治也在不断变化发展着。
在课程的结尾,高老师结合自己幼年时期的经历,带领同学们一起体验了传统乡土社会中的淳朴与美好,同时也就当代社会里因乡土社会逐步步入现代社会而产生的诸多伦理、法律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分享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高老师指出:在已经步入现代社会的今天,作为当代社会新青年的我们如何看待传统的乡俗、乡亲、乡情已经成为一个无可回避的话题,如何把乡土社会中那些值得提倡、发扬的优秀传统继承下来也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时代命题。虽然费先生已故去,可我们不该把《乡土中国》遗忘,不该把乡土社会遗忘。对经典的品读不以对其内涵的解读为终结,站在崭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更应该联系现实、审视现实,不断地深入挖掘、探索其现实意义;世殊时异,毫无疑问,新世纪的乡村社会与费老当年调查研究的情况已有出入,我们必须立足于已经变化了的现实社会,用一种文化自觉的本土化视角去展开研究,才能更准确的把握当下的现实。
短短一节课,高老师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深入浅出的带领同学们感受了《乡土中国》这本“大家小书”系列的经典之作,同学们不仅对乡土社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深深为费孝通先生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抱负所折服。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我们青年是时代的主力军,更应该把自身的奋斗目标与时代需要相结合,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建设乡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淳朴美好的乡土气息始终氤氲着每一寸土地、每一片天空!(莳英生郭青、曲培鑫、张婷宇、王路正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