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7日,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李慧燕老师为我们上了教师阅读与分享的课程,课上同我们分享了《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一书。
一、作者简介
萨尔曼·可汗,孟加拉和印度移民后裔,从小聪明好学,展现了出色的数学天赋,曾获麻省理工学院数学学士、电气工程与计算机科学学士及硕士学位及哈佛商学院MBA学位。工作后,2009年,决心改变美国教育模式的他毅然辞去金融分析师的工作,专心建设这一旨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免费在线教育的“可汗学院”。他自小学习成绩优异,考入麻省理工学院后获得了数学学士、计算机学士和计算机硕士学位,毕业后他进入金融业,成为一名对冲基金分析师。2004年夏天,在一次对表妹的远程辅导后,他将授课实况制成视频传上网站分享,不仅好评如潮,而且真的帮助世界各地的很多人解决了数学学习问题。2007年,可汗建立了一个非营利的“可汗学院”,把他的讲课视频都放在了这个网站上。2009年,可汗辞掉了对冲基金分析师的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可汗学院的建设中。时至今日,YouTube上的“可汗学院频道”至今共吸引了163.3万订阅者,观看次数超过3.55亿次,备受全球学生欢迎。
二、内容介绍
《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这本书,介绍了可汗学院的创始人萨尔曼·可汗的经历。全书仅17万多字,除去序言、结语,主体有四部分内容:踏上教学之路、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可汗学院进校园和教育的未来。在书中,可汗以一个非教育者的身份,提出两个认知:一是课程的进度应按照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来制定,而不是人为规定一个统一的进度;二是学生如果想要掌握更高难度的知识,就必须深入理解最为基本的概念。
在本书中,作者以“可汗学院”的成功为证,分析了当前教育各方面的缺陷和落后之处,提出了实现教育公平与高效的新概念。告诉我们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社交网络盛况空前的时代,免费、灵活、适合个体、全球共享的教育才是未来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课堂体验
12月17日晚,李慧燕老师与全体莳英生进行《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的阅读与分享。她首先让同学们分享了自己的阅读体验,从而更好地了解大家的阅读与理解程度,更有针对性地与我们展开分享。本节课中,老师以“批判中思考”为主题,带领我们分别从“对翻转课堂的基本认识”、“传统教育的弊端”以及“翻转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三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翻转课堂,走进可汗学院,一同探寻教育的真谛。
(一)对“翻转课堂”的基本认识
李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萨尔曼·可汗关于“翻转课堂”的认识。“翻转课堂”的思想,很早以前就存在了,即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在家里学习,然后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解决疑问;但萨尔曼·可汗认为,这样的教学方法即使能够调动课堂参与者的积极性,学生可以自己控制听课的节奏,但是还是没有解决按年龄分班、学习进度统一的问题,无法更多地发现学生的漏洞。由此提出新的设想——未来的学校改变课堂环境,让不同年龄层的孩子参与到同一个课堂中。这样,年纪大的孩子可以起到榜样的作用,帮助、关怀年龄小的孩子,一起进步。正如他所描述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尊重他人并赢得他人的尊重。这样的课堂不再因人为因素而与世隔绝,与教室外的世界更相近。因此,这样的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
与萨尔曼·可汗倡导的“翻转课堂”密切相关的一个观念是“精熟教学法”,即学生在进入更高难度的学习阶段之前,应充分理解之前所学习的概念。李老师以此为基础向我们详细介绍了非常相似的两种教育理念:温内特卡计划和道尔顿计划。使我们接触到了“只要教学条件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那么所有的学生都能掌握知识,任何学生都不会掉队或成绩不佳”的教育观念,同时深刻理解了萨尔曼·可汗所说的“个体差异是教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以及教学要充分尊重个体差异的教学主张。
(二)传统教育的弊端
李老师带领我们归纳、分析了萨尔曼·可汗所抨击的传统教育的弊端。
一是教育模式过于标准化——标准化的课程内容安排,标准化的课堂时间安排,标准化的学习程式,恰恰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和意愿,人为地隔断了知识整体性和联系性。
二是教育目标存在歧途——在习惯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后,或许我们更应该像萨尔曼·可汗一样反思:考试的价值与意义在哪里?布置家庭作业是为了什么?家庭作业有必要吗?萨尔曼·可汗从学生的发展目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角度阐述了传统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背离,强调教育中“人”的回归。
(三)“翻转课堂”背后的教育理念
萨尔曼·可汗的“翻转课堂”之所以能够获得全世界的关注,是因为它注重个体差异,实行“差异化”教学,力求实现个体的“差异发展”。毕竟每个孩子在各方面的侧重不同,表现出的特质也不一样,因此应尊重人的个体差异。“翻转课堂”中还注重主动学习与获取,认为教育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学生应该主动参与教学,去探索知识的本质,培养正确的学习习惯。正如书中所言,“只有那些有能力用创新方法解决问题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课堂的尾声阶段,李老师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对我们提出了四点希望,希望我们做到“独立”和“自主”,做到“批判”和“思考”。最后,她衷心祝愿全体莳英生的未来名师梦能够梦想成真。 (莳英生代文姣、侯文雨、杨贺、郭靖怡、冀瑞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