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管理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管理 >> 教学动态 >> 正文

教学综述16:工业革命与工业化概念

发布时间:2017-11-22 11:23:01      作者:      来源:      点击数:

 

20171117日晚,徐继承老师在田家炳教育书院智慧教室为莳英学子讲授了《工业革命与工业化概念》一课。

18世纪发生在英国的工业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要篇章,它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伴随着滚滚浓烟和机器运作的轰隆声,工业时代来临了。工业革命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工具的先例,机器运作逐渐常态化,各个领域的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火车、汽船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这节课,在徐继承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工业革命这段历史,感受了这场"革命"从酝酿到席卷整个世界的过程以及它给人类文明史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老师在课堂上先为大家讲述了年鉴学派研究历史的方法,即布罗代尔提出的长、中、短三个时段,长时段即结构,中时段即局势,短时段即事件,启示我们应从这三个不同的时间跨度上来全面看待历史事件。

徐老师认为所谓科学,即是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指导下得出的能够系统论证并可重复试验的理论体系,它区别于文、史、哲这些人文学科,更具有规范性。所谓科学革命,一般是指通行的科学理论体系的急剧转变,主要是牛顿1687年创造经典力学革命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革命,使人们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一、工业革命在欧洲产生的原因

为什么工业革命产生在欧洲呢?人类最早的科学成果是较早进入文明时代的东方各民族所创造的,但是他们长期不能将之整合为一个合乎逻辑的体系——完成这个工作的是相比之下更富有理性精神的西方人。亚里士多德是西方一座划时代的里程碑,在他所处的那个时代,他的思想体系的先进性使西方文化熠熠生辉,东方民族如波斯人、阿拉伯人等对古典科学的保存也做出了贡献。但这一时期人类的知识是零星、破碎的,到科学革命的酝酿时期,人们就开始自觉地追求"科学"的状态了,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伽利略把实验归纳和数学演绎的方法相结合,成功创立了现代物理学研究方法、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和经典力学体系,揭示了整个宇宙的根本奥秘。一个伟大的时代开始了,新世纪的曙光在欧洲产生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英国,始自18世纪下半叶,结束于19世纪中叶。工业革命是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转化为以机械化生产为基础的工厂制度的过程。老师带领我们探讨了工业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18世纪下半叶这个问题。首先,随着1500年来西欧殖民扩张活动和商业革命的开展,在18世纪下半叶,西欧国家的工业品获得了日益扩展的广阔市场,与此同时,西欧的工业品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西欧资本家也掌握了巨大的财富,整个西欧社会弥散着发财的狂热和唯利是图的精神,对利益的贪婪,是工业革命的导火索。而工业革命会在英国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1)英国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2)英国拥有丰富的煤矿,而且很早就开始开采和利用这种燃料;(3)英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工业革命的流动资本;(4)英国拥有大量可用于工业革命的自由劳动力;(5)英国拥有较发达的国内市场;(6)英国拥有众多优秀的技术和管理人才。

二、工业革命的过程

接着,我们以新的视角领略了18世纪英国波澜壮阔的工业革命的过程。是否约翰凯伊发明“飞梭”、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出现就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呢?老师用一个传统的说法“历史是不可逆的,工业革命只有一次,它始于机器的诞生,终于工作母机的出现”进行了阐释。其中,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推动力的手段,这是人类对自然能源利用史上的一次革命。随着工业革命的进一步开展,除了在动力领域取得的成就外,在运输设施、通讯联络、信息传播方面英国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工业革命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工业社会。生产机械化、劳动分工化、经济市场化、管理科学化是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工业革命使西方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使社会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工人阶级。英国的工业革命触发了世界工业化的过程,第一次拉大了世界各大文明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三、工业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中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历史演变呈现出这样的趋势: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一阶段,科学尚未直接、广泛影响经济生活,其影响更多的体现在技术的革新科技的发明上,如蒸汽机、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前所未有地建立了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密切关系,科学开始对技术产生大规模影响、成为技术的先决条件和动力。在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技术突进,在物理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化学、古人类学、药物学和医学以及地质学和气象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进步,并最终推动了冶金工业、化学工业、交通技术以及通讯技术的发展。

最后,老师就美国工业主义的历史特性、美国社会经济活力的源泉、19世纪后期工业化浪潮中各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发展、工业革命的社会意义延展到现在的社会发展、工业革命的后果进行了表述。同时,老师对我们做出了殷切期盼:作为当代大学生,在现有的平台和管理模式下,要有自己的独特思维,读有用的书,适应本土的发展。

历史发展的车轮滚滚不息,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必须把握好所处的平台,站在全球视角,积极开阔眼界,为自己的成长而汲取世界的养分,在改革创新中循序渐进,做把中国情怀与世界视野结合起来的“大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莳英生要佳佳、侯文雨、常丽欣、范瑜瑜、勒馨芳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