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我们进行了人类文明史第二课的学习,霍斌老师以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带我们穿越回盛世大唐,领略唐王朝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开放包容的大国风范,体会丝绸之路如何将中国一步步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新时代的潮流,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峰会论坛,旨在加强国际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赢发展,传承和弘扬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绸之路精神。回首往昔,古代丝绸之路蓬勃的商业贸易,加强了中国与欧亚国家的政治往来、文化交融,这种繁荣景象在唐代达到巅峰。霍老师从三个方面为我们讲解了丝路精神萌发的时代背景:
一、以粟特人为例介绍丝绸之路自由的贸易环境。丝绸之路无疑与商业贸易密切相关,早在唐汉时期,丝路干线上有这样一个民族:深目高鼻,身着窄袖短衣,头戴尖顶帽,以擅于经商闻名,他们正是唐朝丝绸之路的贸易担当者,甚至是垄断者——粟特人。他们不仅联系着粟特本土和中国的贸易活动,还打通了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印度和粟特之间的贸易渠道,被誉为“来自文明十字路口的民族”。
二、宽容的宗教土壤。三夷教,即祆教、摩尼教和景教,为古中国的三大外来宗教。三夷教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中国,难能可贵的是,唐朝并不排斥三夷教,反而给予宽容的接受,甚至优礼。在这些宗教中,霍老师重点讲了祆教,即拜火教。拜火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发源于中亚,后随古代波斯及萨珊王朝的扩张,欧亚各地也深受其影响。其势力最盛时,东达中国,西至希腊,南入印度,北渐近高加索一带。该教认为阿胡拉·马兹达是最高主神,是全知全能的宇宙创造者,它具有光明、生命、创造等德行,也是天则、秩序和真理的化身。马兹达创造了物质世界,也创造了火,因此琐罗亚斯德教把拜火作为他们的神圣职责。在一些古墓的考古工作中,这一点得到了证实。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在唐朝,居住在丝绸之路地域的人们,生活方式、语言交流、人种肤色都有很大的差别。如果按肤色,可分为白色、黑色和黄色人种,其中黑人数量较少。如果按国别,那涉及的范围就更广了,如日本,韩国等。这里的人虽然文化各异,但并没有影响彼此的交流,相反,他们彼此包容,相互学习,创造了和平开放的社会风气。北朝、隋、唐设置萨保,并且纳入官僚品级体系中,为视流外官。甚至还专门设立萨保府,设有祆正、祆祝、长史、果毅、率、史等官吏,来控制胡人聚落,负责行政和宗教事务。人们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也渗透着外来文化,穿胡服吃胡食等外来习俗,已经被人们普遍接受。
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大陆的商贸通道,东西方的各种物产通过这条大通道进行交换;贸易又带动了沿线各地经济的兴旺和发展,使之成为东西方物产、技术及文化交流的繁荣经济带,并且推动唐王朝迈向更加辉煌的舞台。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潮流的新时代,我国倡导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精神的创举,对推动人类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具有独特价值和意义。期待霍老师的再次讲解。 (莳英生刘宇嘉、靳馨芳、曲培鑫、段蒙悦、杨笑供稿)